年近花甲,他选择发挥余热,义无反顾地奔赴扶贫一线;真情帮扶,他是百姓的知心人,在远离喧嚣的贫瘠之地,扛起脱贫攻坚的重任;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使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58岁,他扎根一线、砥砺前行、全身心为群众服务的精神永远镶嵌在村民的心中。 脱贫攻坚以来,无数党员干部舍弃了城市生活,舍弃了温暖家庭,奔赴扶贫一线,启民智,谋发展,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他们披星戴月,呕心沥血,默默无闻地为脱贫攻坚工作奉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全国有一些扶贫干部更是牺牲在工作岗位上,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关于脱贫攻坚的悲壮赞歌,本篇主人公刘国文于年5月牺牲在入户走访的扶贫路上。
真情帮扶
情暖群众心田
今年58岁的刘国文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在巴彦花镇、乌兰哈达乡、旗水利局工作,年5月,他说服家人,主动请缨,担任旗水利局驻天山镇团结村第一书记。面对妻子的劝阻,他对妻子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多年从事农村工作,有经验,哪怕是要退休了,也要听从组织召唤,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继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上任伊始,面对村里自来水管道老化,年久失修,村民不能及时吃上饮用水的问题,他便主动联系旗水利局,找来了专业的人员带上专业设备,对村内管道进行了维修,让群众继续吃上了放心水。施工中,他既是现场总指挥,还要冲在一线协助施工人员清理杂土、对接管道等,每一道工序都有他忙碌的身影。当甘甜的井水从群众家中汩汩流出的那一刻,看见村民们热情洋溢的笑脸,他会心地笑了,默默地回到了驻村工作队办公室。
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村里贫困户排忧解难,他基本每天都要走访入户,随身携带的工作笔记里密密麻麻地记录了他与贫困群众在一起的点点滴滴,记录了他的扶贫思路与想法,记录了他工作中的苦与乐。一年的时间他走访了村内所有贫困户,坐在炕上拉家常、站在田边说发展已经成为了他的工作常态,通过不断地与群众交流沟通,他对村内的情况已经了如指掌,谁家还可以有人出来干个小活,谁家老人一直卧床不起,谁家还属于“边缘户”,甚至是谁家的儿子该说媳妇了,他都能如数家珍地一一道来。 村里的爱心超市建起后,他主动向局里争取资金元,全部用于购买了大米,开心地等待群众用积分来换取。闲暇之余,他还和村委会主任一同去村内企业拉来赞助元,平均分给了村内的十户特困户,进一步减轻了贫困群众的生活负担。 通过卓有成效地开展帮扶工作,他得到了村里所有人的认可,村民已经把他当成了自家人。
点滴故事
彰显帮扶情怀
熟悉刘国文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热心肠的人,村内邻里间、夫妻间、婆媳间,谁家有了矛盾纠纷,他都会主动去调和。村民王丽艳是村委会委员,夫妻二人因为生活琐事吵得不可开交。他得知此事后,将夫妻二人都请到了自己的家,沏好茶水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二人进行了说服教育,最后夫妻二人牵着手笑呵呵地回了家。
他特别关心 29岁的贫困户曹春旭,几年前因为心脏手术失去劳动能力,去年孩子出生时早产,医院住院半月有余,医疗费用支出较大。由于报销手续准备不充分,便想到了他,给他打了电话寻求帮助。他立即与民政部门取得联系,咨询救助政策,多次骑着自行车往返于民政局、医保局和团结村部之间,准备完所需资料,及时帮助曹春旭申请办理救助,最后孩子的住院费用报销两万余元,缓解了曹春旭一家的燃眉之急。回来后,他先后多次来到曹春旭家,鼓励曹春旭积极创业,用勤劳双手实现脱贫致富,并且协助曹春旭利用产业项目购买了21只基础母羊,目前已发展到三十余只,还协调曹春旭在村里担任保洁员职务,进一步拓宽了曹春旭的增收渠道。听到他因公殉职的消息,曹春旭在晚上偷偷地哭了几次,激动地告诉记者:“刘书记是个好人呐,是一个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好干部!” 村内低保贫困户刘福年患上脑血栓病症,被鉴定为四级残疾,后病情加重,需拄双拐才能缓慢行走。入户中他发现了这一情况后,医院、残联等部门对刘福进行了再次鉴定,最后为刘福成功办理二级残疾证。他还为村内患有听力障碍的村民孙凤山、刘翰林等四人在残联积极协调了助听器,助听器送到大家手中时,他还细心地叮嘱大家不要把声音调得太大,会把耳朵震坏的。每一次的细心工作中,都潜移默化地温润着贫困群众的心。 69岁贫困户刘汉岐的帮扶责任人便是刘国文,谈到他的牺牲,刘汉岐夫妇都伤感地低下了头,嘴里一直念叨着刘书记是个好人。刘汉岐老伴张玉兰年得了脑梗死疾病,医院住院,由于两位老人的子女都不在身边,住院期间,他跑上跑下、忙前忙后地帮忙办理住院手续,忙得一头大汗。见到刘汉岐家生活艰辛,今年他积极协调民政部门,为刘汉岐解决了元的临时救助资金。刘汉岐电话停机了,没有钱续交话费,他自掏腰包为刘汉岐充了元的话费。去年中秋节,他还给刘汉岐家送去了元的慰问金和一条鲤鱼,并且把爱人穿过的几套衣服送给了张玉兰穿。老两口逢人就夸刘书记是个好干部。 一句句朴实的语言,一件件平凡的事迹,都书写出了一名普通共产党员扎根基层开展帮扶的动人诗篇。
携家带眷
奔赴扶贫一线
繁忙的工作之余,他还要照顾多病的妻子。妻子身体一直不好,患有严重心脏病,血压时高时低不稳定,这让他始终放心不下。为不影响工作,他和妻子商量后,干脆自己出钱在村子里租了三间平房,把妻子接了过来,共同工作和生活。夫妻二人和村民们相处的特别融洽,春季里,很多村民都会来家里主动帮助他们在菜园里打池子种菜,村民们菜园的蔬菜下来后都会第一时间给他家送来一些,茄子、角瓜、辣椒、西红柿等都代表着村民们的一片心意,等到自家菜园的蔬菜下来后,他们也会回赠给村民们,长期下来,他已经和村民们建立了相互信任、互相帮助的良好邻里关系。 刘国文是一个懂得养生的人,每天早晚,他都会带着爱人到村里的西山转上一圈,锻炼身体,耳濡目染中改变着村民的不良生活习惯。入户走访中,他给群众讲扶贫政策,讲法律法规,讲扫黑除恶,还给村民灌输健康知识,用这些话题来拉近与老百姓之间的距离。村民王金福患有脑梗病,他便介绍王金福吃“脑塞通”,同时配上科学的饮食习惯,一段时间后,王金福的病情明显好转了。
他经常工作到深夜,为村里发展产业绞尽脑汁,为贫困户拓宽增收渠道想尽办法。老伴曾多次劝他放弃村里工作回家享清福得了,可他始终舍不得村里的贫困群众,毅然决然地和群众一同生活在村里,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扶贫工作上。
刘国文走了,牺牲在自己扶贫的岗位上。他的事迹是平凡的,是感人的,更是催人奋进的。当前决胜脱贫攻坚已进入关键时期,我们所有帮扶一线干部要继承好他无所畏惧的信念、敢于担当的精神、苦干实干的拼劲,坚定必胜的信念,集结冲锋的号角,以笃定滚石上山的意志、破关夺隘的气概向贫困发起最后的总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编辑:王鹏博毕科新郑广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