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试验田,当好排头兵昌平连续八年获评

(腾讯众创空间创业企业工作氛围轻松愉悦)早上9点多,位于昌平回龙观的腾讯众创空间内,各企业陆续开门营业,负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陈雨欣一边喝着刚泡好的咖啡,一边正在工位上认真处理着一沓文件。回忆起一年前忙于投简历、面试找工作的自己,陈雨欣感触颇深。“以前的工作地点在望京,家在回龙观,每天都是公交、地铁来回倒,确实不太方便。”去年7月,凭借着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陈雨欣在离家不远的孵化器内找到了工作,并正式入职灵犀(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工作环境很棒,现在是公司人力资源共享中心的一名职员,忙碌而充实,最重要的是省去了大量的通勤时间,能更好地陪伴家人。”

(陈雨欣正在处理工作)

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昌平区紧紧围绕市、区两级部署,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优化就业创业服务举措,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更高起点上推动就业体系优化升级,年,昌平区成功获评“北京市充分就业区”,至此,昌平已连续八年获此称号。年,昌平区全年新增城乡劳动力就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66.56%;劳动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就业率达99.5%,其中单位就业率达89.4%;被认定的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率达98.5%;全区就业人员总量44.33万余人,同比增长3.45%。当年,昌平区个社区(村)成功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村),占比高达97%;22个街(镇)%为充分就业街道;“零就业家庭”、“纯农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除昌平区获评“北京市充分就业区”外,崔村、兴寿两个镇及龙泽园街道三合庄村、霍营街道霍家营社区两个社区(村),共四个地区分获年度“北京市充分就业街道(乡镇)”和“北京市充分就业社区(村)”。截至目前,全区累计获评市级充分就业街道(乡镇)16个次、充分就业示范社区(村)25个次。“做好就业工作关键在于创新。”据昌平区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助推区内创业就业,创新专项活动优化工作机制,昌平区人力社保局深入开展“十百千万”系列主题活动,围绕重点企业和就业群体两个服务对象,组建区级职能部门、镇街、重点企业等“三员”队伍共计名,建立精准上门服务机制,累计对接企业家次、重点群体人次。

(就业服务专员为登记失业人员讲解相关政策)

在注重政策激励实效上,昌平区人力社保局注重研究重点地区就业政策,制定出台《昌平区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三年行动计划(年-年)》,进一步健全完善创业带动就业体制机制、政策服务体系,让创业环境更具吸引力、凝聚力和竞争力。此外,昌平区人力社保局充分聚集合力、优化服务,全力打造创业支撑体系,实施重点群体“跟踪式”帮扶服务。制定《昌平区实施“校地联动”促进“校地融合”工作方案》,组织开展“英才聚昌”校园选聘、线上招聘、直播带岗、专题微课等活动64场次,加快推进大学生实习见习基地建设,征集实习见习岗位个。同时,实施特殊群体“联动式”对接服务,建立随军家属动态帮扶台账,采集就业需求信息条,部门联动开展了2场退役军人及随军家属专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余个。并且实施对口帮扶地区“常态化”保障服务,建立4个在京务工人员之家、29个在京务工人员服务站,共为名农民工开展就业咨询、岗位推荐、劳动维权等保障服务;与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太仆寺旗签订《劳务协作协议》,联合举办6场线上线下招聘会,提供1.3万个就业岗位。通过一系列举措,昌平区“以创新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势态良好。

(现场招聘会直播带岗)

为促进重要区域扩容提质,昌平区人力社保局依托自贸区(生命园)人力资源综合服务站,打造服务“两区”建设主平台,累计走访企业多家次,举办“人力社保大讲堂进两区”活动20场次,为家用人单位发布招聘岗位个,集中对接企业共性需求0余条,引进高端人才38人,进一步为“两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

今年,昌平区人力社保局将细化措施促进劳动力就业参保,加强就业服务专员队伍建设,围绕“两区”企业抓实就业服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服务区域发展为统领,聚焦在昌来昌人才、农村劳动力、登记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以推动“两区”建设为牵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推动昌平区就业创业工作高质量发展。文/本报实习记者王静通讯员康锡雯王红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113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