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出生在阿鲁科尔沁草原,我深深地爱着这个地方,我是牧民的孩子,更加懂得草原的欢喜悲伤,我要把我的一切都献给这片草原——我心中永远的灯塔。
——那顺陶格陶
”
守望敖特尔的灯塔
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有着多年的原生态游牧文明历史,是世界上公认保存最完整的游牧文明的活体标志。敖特尔,蒙古语音译,意为游牧场地,这里的牧民几千年来一直传承着古老的游牧风俗。多万亩的敖特尔,没有一根电线杆,没有一座信号塔,天净水明,漫野碧草,每年水草最丰美的6至10月,草原的牧民们都会赶着牲灵走进敖特尔,开始长达几个月的游牧活动。
那顺陶格陶,阿鲁科尔沁旗巴彦温都尔苏木司法所所长,为了让牧民在没有手机信号的敖特尔感受到“不论人在哪里,法治都要保持时刻在线”,那顺陶格陶一年中的大多数时间里,都是追寻着牧民的脚步奔驰在草原深处,将法治从一个蒙古包送到另一个蒙古包……为此,牧民们将他的工作生动地形容为“追着勒勒车去普法”。
1
蒙古包、草地、山间、牧场,随处都是那顺陶格陶的办公室。在去往沙布台嘎查调解牧民纠纷的路上,那顺陶格陶的车子陷入了河道沙地里,而这样的事,他已经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次。牧民签好调解书后,他还要爬山去实地查看草牧场的边界,为的就是对得住牧民对他的那份信任。
巴彦温都尔苏木辖区面积4多平方公里,距离苏木政府最远的几个嘎查有多公里,而且山路居多,有的嘎查要反复穿越同一条河道好几次才能到达。牧民之间如果发生纠纷,他总是第一时间先通过电话稳定双方情绪,然后不论在哪里都立刻赶过去,尽自己最大努力避免矛盾升级。
为解决那杰嘎查牧民20多年来遗留的草牧场边界划分问题,那顺陶格陶用将近3年的时间,查阅大量档案资料,并挨家挨户一一求证,通过人民调解程序,将户牧民的12万亩草牧场完成了重新分配,解决了牧民之间的矛盾。
为了不给牧民的草牧场造成伤害,在去往调解纠纷的路上,那顺陶格陶时常停下汽车,骑着摩托在草原上奔行。20多年来,那顺陶格陶跑了多少路,为牧民办了多少事,连他自己都说不清楚。他只知道,牧民的家在哪里,他的家就在哪里,他要和牧民一起守护着美丽的家园,守护着敖特尔这座明亮的灯塔。
伴着晨光雨露,暮日途归,那顺陶格陶在草原上行进的每一步,都承载着牧民对他沉甸甸的信任与期盼。他也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用中国的法治精神守望着这片草原的和谐安宁。
编辑:张华
来源:视觉赤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