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区现代化之路怎么走内蒙古日报

 内蒙古是我国最大的天然牧场,草原面积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22%,占全区国土面积的74%。草原不仅是重要的生态系统,也是牧民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着力抓好农牧业和牧区工作,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积极打造现代畜牧业”的要求,自治区政府大力推进牧区现代化,年确定新巴尔虎右旗、阿巴嘎旗先行先试,今年又增加乌拉特中旗、阿鲁科尔沁旗为试点。

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布小林来到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芒来嘎查牧户满达家,了解智慧牧场等设备使用情况。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金泉摄

草原承载着牧区牧业牧民,承载着生产生活生态,没有草原、没有牧民,就没有草原文化,也就没有悠扬的牧歌;没有游牧生产生活方式,没有牧民的长期坚守,也就没有我们今天稳定而广阔的疆域。

没有牧区现代化就没有全区的现代化。

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布小林在8月9日召开的全区推进牧区现代化试点工作现场会上这样说

●充分认识推进牧区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党中央对内蒙古牧区工作给予厚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年到我区考察指导工作时,要求我们把农牧业发展好,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

牧区发展事关自治区发展全局,要把推进牧区现代化摆在极为重要的位置,给牧区牧业牧民更加有力的支持。

推进牧区现代化,是改善牧区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迫切需要,是建设美丽内蒙古的应有之义,关系到生态安全、边疆稳定,也关系到文化传承、民族团结。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牧区现代化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战略定位、体现内蒙古特色,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牧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进一步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要充分认识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极端重要性,把思想统一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上,统一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要求上,把保护草原、森林、湿地作为生态系统保护的首要任务,加快立法工作,加大草原森林湿地的保护和修复力度,最大限度减少人的活动对草原的影响和破坏。一旦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出现矛盾,必须把生态环境保护挺在前头。

流动放牧点

今后在草原上实施新的建设项目,必须严守生态红线,以服从草原生态功能要求为前提,进行科学规划和充分论证。禁止在生态功能重要的草原上新上矿产资源开发项目,从严控制新建风电、光伏项目。

下决心解决矿产资源开发对草原生态造成的破坏问题,对于已经形成的露天矿“大坑”,要实行“一矿一策”,制定科学方案,提高现有的治理标准,进行系统治理,最大限度恢复原貌。

生产生活生态是三位一体的,相辅相成,互为条件,相互作用,生态破环了,生产和生活也难以为继。不能再出现草原生态保护给开矿及工业项目让路的事情,要把资源留给子孙后代,而不是把问题留给子孙后代。

●加快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牧区的水是清洁的,土是干净的,空气是清新的,这是生产力,是竞争力,也是我们的财富。各级各相关部门一定要牢固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畜牧业由数量增产导向转向质量增效导向,不断提高绿色优质畜产品供给能力,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

因地制宜,优化畜牧业生产布局,建设一批特色畜产品产业带。

坚持科技兴牧,提高科学养畜水平,推行标准化饲养,加快肉牛肉羊产业发展,支持肉乳兼用品种发展。

支持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发展,支持家庭牧场、合作社、“羊协会”“牛协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完善企业与地方、牧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加快奶业振兴,加大对民族传统奶食品产业的支持力度,提高机械化率,推动民族传统奶食品加工业实现特色化、标准化、品牌化、适度规模化发展,不断提高产业的附加值。

内蒙古特定的海拔、纬度等地理和气候条件,决定了农畜产品品种多样、品质优秀,既绿色有机,又营养价值高、口感好,“绿色内蒙古”已经成为区域性形象品牌。要继续实施好品牌战略,充分利用好响亮的地域名称,培育更多知名区域公用品牌。

●加快补齐牧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坚持人民至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出行、用电、通讯以及教育、文化、医疗、养老等实际问题,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使用清洁能源取暖的牧户家

通讯:加快牧区基站布局和建设,扩大牧区网络覆盖范围。

用电:加快新一轮牧区电网升级改造,扩大牧区网电覆盖面,让牧民能够用得上电、用得起电。对于网电暂时覆盖不到的地方,加快新能源发电升级改造。

公路建设: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公路选线、等级和标准要与牧区生态保护和广大牧民便捷出行相适应,减少草场征用,注重建设和管护并重,主要是提升道路通达率。

饮水安全:继续实施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重点解决好水源较远牧户的人畜饮水问题和部分地区水质不达标问题。

物流:协同推进旗县、苏木镇、嘎查村三级物流站场设施建设,统筹邮政、供销、电商企业等网点资源,降低牧区物流成本。

人居环境:建立符合牧区实际、方式多样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系统,因地制宜推进牧区“厕所革命”,提高牧民生活质量。

教育:加强旗县学校师资力量配备和软硬件建设,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实际需要出发,办好牧区幼儿教育。研究解决苏木镇学校撤并后牧区教育发展问题。

“一小一老”:对牧区“一小一老”问题,特别是牧区孩子上学成本较高的问题,还有老人进城陪读、以及牧区养老服务需求等,各级政府要给予特别关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270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