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振兴乡村打好生态宜居牌

彭洋出诊时间和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562/

深秋时节,记者来到林西县新城子镇英桃漠河村,一排排整齐美观的二层小洋楼引人注目。这个总投资多万元的项目,整合了危房改造等项目资金,规划建设了22栋、户二层别墅式楼房,实现了集中供暖和供水,还在楼房后面统一建了附属房、圈舍和沼气池。如今,英桃漠河村的卫生室、农网改造、广播电视通讯、文化广场街巷硬化、美化、亮化等工程已经全部建设完成。

英桃漠河村是赤峰市振兴乡村打造生态宜居环境的一个缩影。从去年以来,赤峰市启动实施乡村振兴试验示范带建设工程,在市区周边公里半径范围内7个旗县区选择个嘎查村,作为全市乡村振兴首批示范嘎查村。去年年底,示范带建设实际完成投资36.47亿元。今年,赤峰市选定喀喇沁旗、元宝山区2个旗县区、阿鲁科尔沁旗双胜镇等11个苏木乡镇、阿鲁科尔沁旗绍根镇绍根嘎查等个嘎查村,重点打造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

人居环境整治让农村牧区旧貌换新颜。翁牛特旗按照人均20元的标准,拨付资金万元集中用于人居环境整治。在桥头镇、乌敦套海镇、大兴农场等重点乡镇实施了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填埋场建设。投资0万元,在中粮、牧原、恒都3家农牧业龙头企业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对老哈河上游翁牛特旗段进行生态保护与环境整治,治沙30万亩,重点区域绿化亩,推进“两山一河多节点”生态景观工程,杖房河至布日敦湖河湖连通工程实现成功引水万立方,为下一步由布日敦湖向少郎河城区段引水奠定了基础。

松山区大庙镇小庙子村率先开展“垃圾处理革命”“厕所革命”和“清洁化取暖革命”。村里和环保企业合作,创建全国首个垃圾源头分类和无害化处理示范村。在全村选择8个自然组,为每个自然组建了一座公厕,今年将采用“粪污沼气一体化”等模式,改造农户厕所个。村里还为全村多农户更换了节能环保锅炉,使耗煤量减少了30%,烟尘排放量减少了70%。在小庙子村,垃圾处理已形成分类、收集、处理、填埋的完整体系。在村里的垃圾处理中心,从农户收集而来的垃圾,投入磁化裂解燃烧炉燃烧后,变成无色无味的灰渣,体积只有原来二百分之一大小。这些减量化的垃圾,最后再送到填埋场填埋。眼下,村里总容积为2.4万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场已投入使用,这个经过特殊防渗处理的填埋场,可让村民连续使用10年以上。

治污、治水、改厕、增绿,让美丽乡村初见雏形。去年以来,赤峰市在宁城县、喀喇沁旗等7个旗县区开展试点工作,计划建设户厕9座、公厕47座。截至今年6月份,以“双瓮化粪池模式”和“三格化粪池模式”为主,开工建设户厕多个、公厕10座。开展河道采砂专项整治、入河排污口整治、河湖“清四乱”等专项行动,累计清理河湖垃圾万吨,清淤疏浚3.5万米,清除乱占、乱堆、乱建处。今年,全市计划投资3.25亿元,建设污水处理站(厂)24座,有9个项目完成招投标工作,其他项目正在抓紧开展前期工作。目前,全市已完成乡村绿化面积4.8万亩,精品示范村庄个,《赤峰市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条例》正式施行,禁牧草场面积达.3万亩。如今,赤峰市的农村牧区正在成为百姓的绿色田园、美丽家园、幸福乐园。

生态宜居的环境,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去年以来,赤峰市重点打造了阿鲁科尔沁旗太平庄村、巴林右旗岗根村、松山区东杖房村、喀喇沁旗三家村、喀喇沁旗古山村5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了阿鲁科尔沁旗蒙古汗廷文化园、红山区增嘉园休闲观光农业园、元宝山区赤峰和润农业高新科技产业园等14个旅游休闲园区。推出了御秀轩手工制品、五味子养生酒、煎饼、玉米饼、粘豆包、宁城老窖等一批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目前,全市已经建成乡村旅游重点村65个,乡村旅游接待户超过了0多户,全市已经命名的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5个,休闲旅游庄园、园区20个。去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人数达到多万人次,农牧民直接收入达到18亿元,乡村旅游已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文章来源:内蒙古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218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