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内蒙古日报壮观内蒙古30

00:34夏季大迁徙每年六月一日起,赤峰阿鲁科尔沁旗北部巴彦温都尔地区,三千多个蒙古族牧民,赶着几十万头只牛马羊,沿哈布其拉、古日班达巴、敦达乌苏分三路进行大迁徙,绵延几十里,浩浩荡荡移入夏季牧场,成群的牛羊和牧民一起上演原生态环境与人的纯朴纯净完美融合的壮观场面和独特人文景观。这里有巍峨雄伟的崇山峻岭,有茫茫无际的原始草原,有分布点缀的河流湖泊,更是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独特游牧景观。这里是内蒙古自治区难得一见的原汁原味地保留着蒙古族游牧生产生活方式的一块重要国家级农业文化遗产地。这里也是唯一被列入遗产名单的草原游牧系统。崇尚、敬畏、依赖、适应大自然,逐水草而居的迁徙游牧是勤劳勇敢的蒙古人最古老的生产生活方式。虽然,在现代化的冲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下,天人合一的游牧生活几乎已成为人们记忆中的传说,但在中国正北方——赤峰,有一个地方依然传承着这一古老文明,这就是: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巴彦温都苏木。转场,是草原游牧的重要环节和内容。在传统的游牧生活中,牧民们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转移草场放牧,称之为转场,转场也是让草原生态系统休养生息的一个重要措施。长期以来,牧民会根据草场长势决定游牧的线路和时间,牧民、牲畜和草原形成天然的依存关系,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巴彦温都尔苏木(乡镇)至今保留这一传统。取水,生火,做饭。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在微醺中,露营。东方微白,天气在呼号的旱风中,阴了起来。雨,并没有如愿而下,沙尘乘机而起。一头花牛在沙尘中产下一头牛犊。逐水草而迁徙是牧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摸索出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随着社会发展,牧民也实现了现代化的转场。真诚的希望内蒙古千年游牧文明不会消失,希望马背民族那种崇尚自然的信念一直流传下去……来源:云现场

内蒙古日报社、风从草原走过编辑:梁粝元王鹏博毕科新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588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