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的巴拉奇如德庙,被称为小布达拉宫,

北京酒渣鼻医院咨询 http://m.39.net/pf/a_8733703.html

巴拉奇如德庙,又名“囊助菩提寺”,中文译作“宝善寺”,位于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巴拉奇如德苏木达兰花嘎查,建于康熙二十八年(年),由清朝顺治皇帝的曾孙札萨克多罗郡王巴图投资兴建。是阿鲁科尔沁旗建筑时间最早、寺庙面积最大、喇嘛最多、庙产最丰富的寺庙。原8个大殿,现存有2个大殿,先后6世葛根转世。年,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建成后,巴图郡王之子罗布桑格力格旺丹成为第四世转世活佛,将寺庙提升到皇室和国家的地位。巴拉奇如德庙的一些现存建筑是阿旗寺庙中最大、保存最好的寺庙。“弥拉查玛”是贾姆苏第五葛根罗布桑普日来扎木苏根据弥拉的传记创作的,与其他寺庙中的查玛大相径庭。这座寺庙里精美的古建筑的布局、风格、雕塑、艺术品和工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巴拉奇如德庙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建筑群,是典型的藏族建筑,被称为小布达拉宫。最初有8个大殿,总建筑面积为平方米。现存的萨布腾拉哈木宫、苏古沁独宫、两座大殿和一座葛根正殿是阿旗寺庙最大、保存最好的寺庙。

前面部分是寺庙主持葛根的住宅区;中间是萨布腾拉哈木宫,是葛根的私人宗教活动区;后半部分是苏古沁独宫,是寺庙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可容纳多达名喇嘛诵经。

寺内主要建筑位于中轴线上,逐层上升,其余建筑分为两个隔间,彼此对称。前面有花墙栏,中间连甬道,后堂朝南,明柱高矗。

该寺精美古建筑的布局、风格、雕刻、艺术品、工艺等都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对清代藏式寺庙建筑、喇嘛教的传播与发展、清代与蒙古的关系、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都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和历史意义,一些现存建筑是内蒙古自治区建筑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藏族寺庙之一。

“弥拉查玛”由五世葛根罗布桑普曰来扎木苏根据弥拉的传略创作的寺庙歌舞,展示了一个弥拉与猎人宫布道尔吉相遇的故事,是研究藏传佛教和蒙古族风俗历史的珍贵史料。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204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