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发展亘古不变的主题首届仰韶论坛印

中科白癜风医院好吗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_p2/

近日,首届仰韶论坛在线上举行。来自全国各地文物部门、考古科研机构及高校的考古专家学者相聚“云端”,围绕仰韶文化考古和中华文明起源研究,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深入的讨论,充分展示了仰韶文化研究的新发现、新进展。

仰韶文化距今年—年左右,遗存主要集中在黄河中游,涉及1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仰韶文化不仅持续时间长,而且是我国分布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大的考古学文化。在仰韶时代,一方面仰韶文化从核心地区——中原向外强势扩张,加速史前中国的一体化趋势;另一方面,四周文化辐辏于此,与仰韶文化交流融合,形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南京博物院藏大汶口文化的花瓣纹彩陶盆光明日报记者李韵摄/光明图片

强力辐射:史前劲吹“仰韶风”

仰韶文化的彩陶向来十分出名,仰韶文化甚至一度被称为“彩陶文化”。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所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表明,仰韶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形成过程当中具有独特位置,它的彩陶向周围广阔区域施加影响,也是中原文化第一次向周围施加如此强烈的影响,是中华文明起源形成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

“华山玫瑰燕山龙”出自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的《晋文化颂》。“华山玫瑰”指华山脚下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玫瑰花图案彩陶,苏秉琦认为这种几何纹构成的花卉形图案如同一朵盛放的玫瑰花;“燕山龙”是指红山文化的玉龙。苏秉琦认为,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境内出土的红山文化黑彩红陶筒形罐,既绘有来自中原的玫瑰花,也有红山本土的龙鳞纹。晋南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主要发源地。年,在临汾桃园发现一处距今年前后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聚落,出土了大量精美的彩陶。其中一件经修复的彩陶盆,在红底上以黑色勾勒出连续的几何纹样,如同一朵朵娇艳的黑色玫瑰花。内蒙古出土的这只筒形罐,正是中原仰韶文化与东北红山文化交流碰撞的见证之一。

那么花瓣纹彩陶是如何千里迢迢地从晋南传播到北方的呢?这和山西的地形有关。山西东部为太行山,西部是吕梁山,中部夹着一列串珠式盆地沉陷。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研究馆员王晓毅介绍,花瓣纹彩陶正是通过这种地形,向北部地区辐射,经由晋南、阴山南麓、内蒙古中南部,传播至辽西,构成了一条中原与北方的早期文化交流线路。

不仅如此,山东及东南沿海地区的大汶口文化和崧泽文化,湖北、湖南和重庆三峡地区的大溪文化,都发现了类似花纹的彩陶。仰韶的这朵“玫瑰”开遍史前中国,掀起了一阵“仰韶风”的流行浪潮。

晋南的桃园遗址还发现了仰韶文化独具特色的五边形房址,面积90平方米左右,在当时算是豪华的大房子了。沿着和彩陶相同的传播路线,仰韶文化也携带五边形房址一路北上,从晋南到内蒙古中南部地区。五边形房址的传播不仅是仰韶文化建筑风格的普及,而且可能意味着一种信仰的传播。考古发现的五边形房址大多为中大型房址,许多面积超过百余平方米。专家们认为,这些“大房子”应具有特殊功能。数千年前,仰韶文化的居民们可能在这里开会、议事、决策,行使集体权力。

甘肃临夏州博物馆收藏的花瓣纹彩陶壶光明日报记者李韵摄/光明图片

据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魏兴涛介绍,他们通过对河南灵宝北阳平遗址的房址进行发掘研究,认为仰韶中期的房屋建造已趋于模式化、成熟化。而在房址中,普遍发现墙面、居住面涂有红色颜料的“涂朱”现象,表明审美或信仰存在广泛性。

此外,河南南阳黄山遗址的先民制作的独山玉器可能也在史前中国“流行”过。独山玉器的原料——独山玉石很有特色,具有很强的唯一性和标识性。仰韶文化的灵宝西坡遗址、长江中游屈家岭文化的保康穆林头遗址、屈家岭-石家河文化的沙洋城河遗址,以及南阳盆地多个遗址出土的多件类似的独山玉器,均疑似“黄山造”。据此,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共考古与对外交流室主任、研究员马俊才认为,这反映了距今四五千年前,黄山遗址生产的玉石器,其交流范围可能已超出南阳盆地,到达豫西、豫东南、鄂长江北岸的广大地区。

随着仰韶文化的一些典型元素从中原核心区向周边扩散,史前中国首次出现统一的文化基因,为后世形成“一体”的中华文明奠定了基础。

四方辐辏:文化碰撞出“火花四溅”

仰韶文化并非封闭的一潭死水,山东地区的大汶口文化,辽宁西部和内蒙古东部的红山文化,长江中游的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等纷纷与中原的仰韶文化交流碰撞,擦出一个又一个火花。

河南南阳黄山遗址出土的优级独山褐色玉钺半成品资料图片

陶渊明有诗云:“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民以食为天,因此古人吃什么,食物从哪里来,向来是考古学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536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