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钟
耶律倍,亦作耶律贝。一名突欲,小字托云,又作托允、图欲、图敏。契丹迭剌部霞濑益石烈乡耶律里(约今阿鲁科尔沁旗东一带)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长子。公元九百四十七年追谥让国皇帝,庙号义宗。
“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这是耶律倍的留世之作。在中国诗歌史上有一定地位,多被同好者引用。但咀嚼这二十个字,却怎么也读不出此诗的艺术性。故以为这首诗传世的原因不在艺术性,而在他的政治性。
《辽史卷七十二》记载耶律倍“幼聪敏好学,外宽内挚。神册元年春,立为皇太子。”还记其“通阴阳,知音律,精医药砭焫之术,工辽、汉文章,尝译阴符经,善画本国人物”。公元九百二十六年,太祖灭渤海建东丹国,封耶律倍为东丹王,称人皇王。太祖去世后,皇后述律平临朝称制,违背太祖遗命,使尽手段将次子耶律德光扶上皇位。此后耶律倍屡遭耶律德光猜忌,耶律倍无奈奔(后)唐栖身。三十八岁时被后唐末帝李从珂杀害。
《辽史纪事本末》卷一书影耶律倍栖身后唐,赐姓李,名赞华。宋《宣和画谱》收其名画十五幅。最闻名者为《射骑图》(日本国存藏),表现契丹壮士携弓持箭牵马远眺的雄姿,以人高马大的彪悍气质展示松辽平原勇武骑射的乡土风情。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刘道醇《圣朝名画评》对李赞华的画作均有着录与评价。如流出海外的辽代卷轴画《东丹王出行图》,《东丹王还塞图》(美国存藏),卷末有无名氏题“世传东丹王是也”。评此画者多用下段文字:画中绘有六人骑在骏马上,他们各具姿态,衣冠、服饰、佩带皆因身份的不同而各异。马则矫健、丰肥,左右顾盼,慢跑前行。东丹王在马背上手把缰绳,面带忧郁,若有所思,情绪正和他弃辽投后唐的处境吻合。人物及马的线条描绘细腻精良,赋色华丽,尽显宫廷绘画之特色。构图布势前后照应,疏密相宜,整个画面人物和马的动态形成—种行进的韵律。
相比之下,耶律倍文采不如画艺。
耶律倍《东丹王出行图》,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耶律倍《骑射图》,台北“故宫博物院”作者简介:王钟,年生,笔名钟声,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人。内蒙古自治区作家协会会员、文史馆馆员。著有知青题材长篇小说《月偏时》、史志专著《内蒙古书报刊图史》等。
作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