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至今仍保留着古老而传统的游牧习俗。每到夏营地时节,乌云巴图和萨仁花老两口都会到游牧系统核心区塔林花“露营扎寨”,家里的20多头牛和多只羊在此放牧。与以往不同的是,他们家的羊今年装上了GPS耳标。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巴彦温都尔苏木塔林花嘎查,是内蒙古仅存的纯原始游牧区之一,在北京帮扶资金支持下,原始的游牧传统融入现代科技,助力牧民增收致富。
对肉羊进行定向耳标标记,实现肉羊从养殖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也为精准扶贫、产业发展开辟了一条增收路径。去年,北京投入帮扶资金70万元,在阿鲁科尔沁旗塔林花嘎查建立肉羊可追溯体系,给3万只母羊和羔羊耳后装上电子芯片,打造“塔林花”羊肉品牌,帮助牧民增收。
草原上建起的小型设备基站,在收集气象信息的同时,监测羊群运动轨迹和生活状态。
乌云巴图家有亩草场,家里还有一个在呼和浩特上大学的孩子,加上他心脏不好,每年还要花2万多看病,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为了帮扶贫困户,从年开始,当地的中安汇民农牧合作社为牧户每年提供只基础母羊,牧民承诺3年还清。在此期间,如果母羊产下羊羔,企业则以每斤比市场价高5毛的价格来回收,羊肉不愁没销路。以乌云巴图家为例,一只羊羔60斤左右,企业的收购价格能多给30多块钱,他们家的多头羊则可增加近1万元收入。
在合作社帮扶下,因病致贫的牧民乌云巴图(右)和萨仁花过上了幸福生活。
从去年开始,有了京蒙扶贫资金的注入,合作社还给3万只羊耳后戴上了电子耳标。安装了GPS的羊,每天走了多少步、吃了多少草,活动轨迹是什么样,清清楚楚。这些信息将通过手持机采集后并传输到中控中心,中控中心对信息进行整理、登记备案,相当于给肉羊从出生起就建立户口档案,它们有了自己的“身份证”。
从去年开始,在京蒙扶贫资金支持下,中安汇民农牧合作社开始建设肉羊可溯源体系,通过给羊安装GPS耳标的形式为塔林花优质肉羊办好“身份证”。
通过可溯源体系建设,肉羊单体价格提高了,每斤比市场价格高2元,全年增收万元,当地30个贫困村的位贫困人口受益。下个月,通过统一的屠宰加工,企业还会把肉的产品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