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赤峰日报党建融合三治

北京专科湿疹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d/210426/8890894.html

(赤峰日报年12月19日5版头条)习近平总书记在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简短的语言描摹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蓝图。   这一年,阿鲁科尔沁旗天山口镇八家村十家段村民组群众还在吃水难的生活中苦苦煎熬。年,十家段村民组坚持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用四年时间,完成了整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不仅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还走出了一条党领导下的乡村善治之路。

贫水十家段

十家段原名石姜段,因早期迁入十户人家更名十家段。早在年,先民便在这片土地上叩石垦壤、繁衍生息。50多年前,全村多人生活只靠村里唯一的一眼大口井,提上的水过筛后要在缸里沉淀。80年代中期,水井干涸,为临时吃水,村党支部向上级求助,旗政府安排园林绿化洒水车送水应急。90年代初,为应对吃水难,村党支部又开始向邻近村求助,村民到距离几里地外的村庄2毛钱一桶买水吃。贫水阻挠着人们的生活,水源匮乏制约了经济发展。为了生计,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陆续搬离这个“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村子,常住村里的只剩下四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因为贫水,年,十家段组所在的八家村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村,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其中十家段组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1户人,贫困人口占全村贫困人口的67%。   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战役全面打响。年,旗委、政府将贫水村庄如何脱贫作为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的重中之重,为十家段组量身定制了移民搬迁方案。   然而,搬山容易搬“心”难。这片山水到处是村民儿时的回忆,也满是现实的无奈。村民陷入两难的抉择:一方水土难生存,搬离故土又难舍。年年吃不上水像座沉重的大山压在人们心头。年12月以后的半年时间,村党支部召开5次村民大会,旗、镇干部上千次走进老乡家里,讲搬迁的好处、讲致富的前景,然而大家仍然犹豫不决。

合力解难题

个红手印,推动整组易地扶贫搬迁

年,阿鲁科尔沁旗委组织部推广了村级事务契约化管理模式,其基本内涵和做法是:通过合同、协议、会议纪要、约定等书面契约形式,把村委会与村干部、村民之间,村民与村民之间,村委会与其他单位和个人之间的各类事务、双方权利义务、履行时间、违约责任依法固定下来。村级事务契约化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村级财务、村民负担、集体资产承包、土地承包、村庄规划及建房、政务决策、公共事务、社会治安、社会公益事业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和热点问题。契约的签订、形式、内容等均体现合法性、民主性、实效性、公开性。   这一做法,为破解十家段搬迁的难题提供了一把“金钥匙”,天山口镇党委决定以村民自治的方式,推广契约化。几经全体村民共同酝酿,年12月,户村民每家都选出一名代表,大家郑重地与村党支部签订一纸契约,整村搬迁,一锤定音。

推行融合党建,18个党组织形成合力

年5月至12月,十家段村经历了新村建设到整村搬迁的过程。新村建设从规划到建成手续多、困难多,从下到上去跑要面对行业部门多、层级壁垒多的难题。   “社区吹哨、党组织报到”,在旗委组织部的指导下,18个旗直党组织打破地域、层级隶属关系,与十家段党支部组成联合党支部,吹响了助推十家段乡村振兴的号角,旗城管局党组织制定村庄规划、旗建设局党组织指导村庄建设、旗水利局党组织打井配套、旗农牧局党组织规划设施农业、旗交通局党组织指导街巷硬化、旗民政局党组织建设日间照料中心、天山四中党组织开展驻村帮扶……党的领导融入到十家段组的“东西南北中”。各联建支部压实党建责任,助力乡村振兴,党建工作融入到产业链、服务链、生活链、亲情链,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引领力发挥到位。   年10月,移民新村正式建成,崭新的房屋、宽敞的街道、错落有致的绿化网格、花团锦簇的活动广场、便民为民的爱心超市……十家段成为全旗最漂亮的农村,掬一捧甘甜水、拂一拂衣柜、按一下水冲厕所,人们的脸上绽放出希望的笑靥;想一想过去的艰辛、想一想共产党的恩情,村民的脸上浸润着幸福的泪花。   截至目前,在联建党组织帮助下,十家段组建成日光温室暖棚50栋、标准化养殖棚圈平方米、规划现代农业产业链条延伸孵化基地1处,形成“一个新村、三条产业带”总体布局,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今年,村集体收入达到79.68万元,群众实现了就近务工,年人均收入达到3万元。十家段组建成日间照料中心平方米,建成“户集、村收、镇运”的环卫系统,完成改厕户,成为全旗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推行以德治村,十家段成为远近闻名的文明村组

十家段的新村建成后,镇党委在这里建设了百姓大舞台、清风园主题广场、新时代传习广场,围绕“四德”建设,成立红白理事会、村级文艺宣传队、戏曲爱好者协会,结合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累计开展了余场次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和“最美庭院、最美保洁员、最美公婆、最美儿媳、最美家庭”等系列评选活动,传播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了意识形态领域工作。   十家段组的日间照料中心建成后,人们对孝老爱亲有了更多的期盼,群众纷纷参与日间照料中心的规划和建设,提出了来自群众、适合群众的合理化建议。不久的将来,群众将洗上热水澡、老人将享受到社区化的健康服务、孩子们将享受到社区化的游乐活动,全村群众对美好生活更加向往,积极向上的心态、健康文明的村风逐渐形成。

28条村规民约,推动新时期“枫桥经验”实现本土化

新村建成后,秸秆如何堆放,污水如何处理,矛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一直考验着镇村两级干部。年以来,镇党委引导十家段组实施依法治村工作。在村里成立了人民调解中心,培养了一大批容易接受法治观念、知法懂法守法、善于调解纠纷的法律明白人,尝试着村级矛盾村民调解,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两年来,村委会与村民之间、村民与村民之间的大小矛盾基本都在村级人民调解中心调解完成,没有上访现象。   在脱贫攻坚中,驻村第一书记组织村民编写《村规民约》,大家集思广益,一口气议定了28条村规民约,把村里的大事小情都以大家认同的规范制度形式进行了约束,村里的文艺骨干还将《村规民约》编排成“三字经”供文艺宣传队宣讲。   在《村规民约》约束下,十家段组严格落实“”工作法和“三务”公开制度。年,民主决策村级管理事项65件,公开信息余条,确保村级事务始终在阳光下运行,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集体事务管理的积极性,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

经验与启示

十家段组社区化治理运用的融合党建模式,充分表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才能发挥出来,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报告中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13条显著优势,十家段组社区化治理运用的融合党建模式,把18个联建支部党员干部融入十家段组新村建设管理之中,同向发力,支部引领产业发展,群众跟着党员干,党员围着组织转,蓬勃发展的新村有了强大的发展动力和可靠的组织保障,支部成为带领村庄发展的坚强堡垒。   十家段组社区化治理实践中“三治”结合的探索,充分表明只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农村就会在民主自治中变得更美,农民就会在农业发展中变得更富。   在党的领导下,十家段组实施的村民自治契约化,实质上是完善村民民主协商制度,大家共同制定契约、遵守契约,既是民主政治的体现,也是法治思维的养成。十家段组实施的以德治村,实质上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纲要的最基本做法,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也是对纲要规范性的最好遵守。十家段实施的依法治村,实质上是全面依法治国在农村的具体细化,既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最好诠释,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在农村牧区全面铺开的必经之路。“三治”结合是群众在参与社区化治理中的生动实践,也是群众创造的符合农村实际的乡村善治经验。   十家段组社区化治理在群众中的认可度,充分表明只要坚持走农村社区化的道路,就会使广大农民看到走向富裕的光明前景,就会坚定跟着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决心。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随着一系列惠民政策在基层农村的实施,农村水、电、路、讯等基础条件极大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不断补齐,城乡二元结构的剪刀差不断缩小。农业在一大批现代农业产业化项目的实施中焕发出新的青春活力,农业已经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在脱贫攻坚中完成了“两不愁三保障”,也在农业的发展中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群众脱贫感谢共产党,万众一心奔小康,群众也迫切期盼改变村级治理水平,渴望享受到更多像城里人一样的服务。十家段组的社区化建设,就是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153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