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在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发现了辽太祖的堂兄,耶律羽之的陵墓。通过考古发掘,在墓中出土了一只皮囊壶。这只皮囊壶可不一般,它竟透漏出了辽朝灭亡的秘密。到底,这个皮囊壶有什么特殊的地方,让小编来给你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皮囊壶是辽代契丹族常用的,很有代表性的一种水壶。它是依照游牧民族的皮革水囊形状,用陶瓷烧制而成。通常造型扁体,直身,壶两面随着壶身形状起两条线,如同缝合皮革的痕迹。直立的壶口旁边,通常有两个圆孔或一根担梁,用来系绳,或用手提拿。这种皮囊壶因为通常用来装水,并且随身携带,相当于今天的旅行杯,因此,普遍体积不太大。
可在耶律羽之墓中,却出土了一只巨大的白瓷皮囊壶。考古学家发现耶律羽之的墓时,它已经被盗墓者破坏性地盗掘过了,甚至连石制墓门上的色彩都被踩掉了。但幸运的是,这伙盗墓者似乎很着急,他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于是仍然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其中就有我们说的这只巨大的白瓷皮囊壶。这只皮囊壶有多大?考古学家专门进行过试验,把这只壶装满水,一个普通的成年人,根本就提不起来,更不用说随身携带了。 为什么,一个本该随身携带的水壶,到了辽国王族这里,就要做得如此巨大。难道,辽国的王族都是大力士吗?当然不是。
这只白瓷皮囊壶根本就不是耶律羽之用来装水的,而是他死后,用来在地下的世界撑门面的。意思是,他死后带着这只大水壶,可以保证他随时用水的需要。可是这只白瓷皮囊壶,做得也太大了,完全就是不是一只实用的器具,它的存在,完全就是为了满足了大辽国统治阶级,荒淫奢侈生活的“心理”需要。 大辽国历经二百余年。可他们的统治阶级,就一直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一直视黎民为草芥。小编举一个例子,在辽道宗期间,就因为过度使用人力,甚至影响了正常的农业耕种,再加上天灾,辽河以西等大量的州县,竟然出现了“民削榆皮食之,既而人相食”的惨烈场面。
辽穆宗在位时,就把杀人当成了自己的一项业余活动,动不动找茬杀人。年3月,就因为一个叫东儿的近侍,在给他递吃饭用的刀、筷子时,让辽穆宗感到递慢了。结果二话不说,当场东儿就被杀死。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历来是封建帝王始终解不开的魔咒。于是,不管他们曾经创造过怎样的辉煌,无一例外地最终起向覆灭。只是今天,我们是不是多少要“感谢”一下他们的荒淫奢侈,不然,他们的墓内没有这么多冥器,而今天的我们,也就见不到这些的奇珍异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