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费用大概多少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zn_bjzkbdfyy/本文转自:中国气象报编者按近日,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认定中国3个传统农业系统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分别是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和河北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农业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农业系统不仅保存了丰富多样的物种基因,还拥有秀美的农牧业景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生态环境价值和人文社会价值。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景观谢旭东摄影那么,这些农业文化遗产的出现和发展与当地独特的天气气候条件有何联系,其“活态”传承又需要气象部门发挥什么作用呢?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草原游牧文化/雨量偏少,干旱多风“地处中国北方农牧过渡地带,在巍峨群山、广袤草原、诸多河流中发展起来,蒙古族传统的游牧生产生活方式在这里得到很好保存。——联合国粮农组织”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景观刘树山摄影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是目前全球唯一一个具有蒙古族特色的草原游牧系统。这里具有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常年雨量偏少,干旱多风,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占全年降水67%—75%,植被一旦遭到破坏,恢复起来将非常艰难。为了适应脆弱的草场环境,这里的牧民长期保持着传统的游牧生产和生活方式。当地把草场划定为夏牧场和冬牧场,采用夏牧场、冬牧场轮牧的方式,既让牛羊获得充足的饲草,也让草场得到更好的休养生息,避免因过度放牧造成草原退化,确保了肉、奶等畜产品稳定生产。当地草原游牧文化,依然原汁原味地保留着蒙古族牧民逐水草而居、食肉饮酪、骑马射箭的传统游牧生产生活方式。每年六月初,草原上一年一度的大迁徙开始,牧民沿着黑哈尔河、苏金河、达拉林河等几条路线向目的营地进发。在长期的游牧生产生活中,形成了包括民俗风情、歌舞音乐、民间工艺等极富区域民族特色的游牧文化。牧民、草原、牛羊、河流等彼此依存,生生不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认定,对草原游牧系统保护,延续和发展蒙古族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知识体系、民族文化,改善牧民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草原的人们崇尚自然、敬畏自然、依赖自然、适应自然。漫长的游牧生活,少不了风雨雷电的“造访”,最让牧民担心的就是牛羊的安全了。牧民巴雅尔说:“为了服务我们牧民的生产生活,地方党委牵头,组织气象、卫生等多个部门组建游牧区‘敖特尔’联合党支部,定期给我们解决困难,提供及时的天气预报,传播气象灾害防御科学知识,我们的心里有底着呢!”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景观刘树山摄影每年迁徙前几日,牧民往往比平时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