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内蒙古艺术学院乌兰其其格副教授带领本科生、研究生,对来自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原昭乌达盟)的阿日本塔本、乌达巴拉、道日吉旺其格、乌·宝音乌力吉、布仁都楞、查干斯其格、呼其图、乌力吉巴图八位民间艺术家进行口述访谈,组织了民歌传承课、开放课和专题学术讲座。其乐格日、乌云、伊日贵等老师全程参与并组织协调相关工作。
在口述采访中,艺术家们主要讲述了自己的从艺史、家乡长调民歌的来源、分类、风格特点、演唱禁忌等内容。在此次访谈会上,老师们示范了数首昭乌达长调民歌。他们均用各自家乡的方言演唱,展现了不同地域风格和色彩的长调民歌。他们濡染于本土风俗人情,将技艺风格牢牢地积淀于家乡的文化传统。
口述访谈课
艺术家们在内蒙古艺术学院斡尔阔蒙古包内进行了四次的昭乌达民歌传承教学,以昭乌达不同部落为单元,分别组织了翁牛特民歌传承课、阿鲁科尔沁民歌传承课、巴林民歌传承课和克什克腾民歌传承课。来自翁牛特的呼其图和乌力吉巴图先生主持翁牛特民歌传承教学,其中主要歌曲有《喇嘛的封地》《沼泽地的柳树》《木其尔》《达古拉》等。之后由乌力吉巴图老师讲述了歌曲的背景故事,如《沼泽地的柳树》所讲述是:在一沼泽地上有户人家,女儿嫁到远方后,父母因想念女儿而创作的一首思念题材的作品。他还讲述演唱了独具风格的翁牛特民歌《达古拉》,引起在场师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