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农业有的人称为传统农业,也有的人说是自然农业,而确切点说是雨养农业,就是靠天吃饭,有雨粮满仓,没雨饿断肠。所以老百姓就盼个风调雨顺,年年期望好年景,就是能获得好收成。为了能吃饱饭,下几场好雨,就得上庙求神,求龙王爷降甘露。那些年代,科学不发达,真的认为天上有天宫,有龙宫,龙王掌握着雨布,要想有雨,就应该祷告天神。我国流行祈雨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从上到皇帝,小到农民都有祈雨的习惯。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如果农历的五六月都见不到一场饱雨,作农民的很着急,眼睁睁看着赤日炎炎,赤地千里,禾苗卷叶萎蔫,都很恐慌。这种情况就是皇帝也怕出现饿民成群,逃荒结队,所以皇帝也拜天求神,希望普施甘霖。在《清圣祖实录》卷载:康熙皇帝称,京师初夏,每少雨泽,朕临御57年,约有50年祈雨。县里的知县大人也看见荒旱无雨时,也要上庙去祈雨。特别是岚县,地处黄土高原,每年都会遇春旱,有春雨贵如油的称谓。最怕的是伏旱连秋旱。据县志记载,古时候岚县有一位姓郝的县官,赤脚与民去白龙山祈雨,县官求雨成功,细雨滋润禾苗,万民感戴。
岚县过去有四处求雨的乡俗,都有龙道。比如曲立村就在静乐的娑婆祈雨。据静乐县志62页记载:在县城东35公里东碾河上游有善庆村,据该村显应候息马店碑文记载,娑婆原名善庆村,嘉庆年间,岚县曲立村祈雨,把显应候请去,祈完雨后显应候送回息马店。当时善庆村也是久旱无雨,显应候息马中间,甘霖普降。为了纪念显应候,将善庆村更名为娑婆。娑婆是保护照应的意思,即让显应候永远保护此地风调雨顺。
还有岚县的靳峪堡,这个地处岚县东面,坐落在岚州河畔的村子,过去每年祈雨要到交城山里去祈祷。他们村里修的庙也与交城山里有关,村里有一座很古老的七郎庙,既然有庙就有神,有神则灵,传说那里的神成了精,特别是七郎神的坐骑变成了真的马,晚上会去田地吃庄稼,村里有人还碰见过。因为嫌那马夜夜出去糟蹋庄稼,就用铁钉把马蹄固定在庙里,后来那马也出不去了。文化革命中把旧庙给拆毁了,现在的庙是新修的。七郎庙是由五个村做纠首的,这五个村称之为五甲。祈雨也是以五甲为主。有时候轰轰烈烈去交城山里祈一次雨,回来村里也下不了雨,后来就有了一句民谚:五甲家祈雨,空设了一摊。具体交城的七郎洞是在那里,我也没有去过,就说不来了。
岚县河口山上村民祈雨,是在栗家村后面山上的黒龙洞。黒龙洞景观别致,环境幽静,洞中有水,有神。洞外有碑。是一处年代较久的天然石洞寺庙。天旱了,当地人在这里祈雨。这里祈雨风俗更加独特,凡来参加祈雨的每人都给喝一碗羊杂革汤。所以到这庙上祈雨来的都得自带碗筷,等待的把羊杂革汤喝了才下山。祈雨去先是礼羊,礼了的羊就地杀掉,当场祭神,祭完神就支起锅灶做羊杂革汤。烧香、磕头、礼羊、喝杂革,也很红火热闹。喝完杂革,雨就下来了,非常神奇。
岚县庙多龙也多,各地的龙也各负其责。综合的在古县城建有五龙庙,供奉的青龙、黄龙、黑龙、白龙、红龙。在各地又分别建有红龙庙,白龙庙,黑龙庙,黄龙庙,青龙庙,这些庙上也都能祈雨。每到祈雨时就是礼羊,礼猪,有的地方也唱雨戏,一个非常明确的目的,就是让下雨。各地的龙供奉的也不一样,有些龙是有具体人的,比如静乐县天柱山上的龙王就是明惠王尔朱荣,岚县白龙山供奉的龙王据说是陕西米脂的李大,这些都是民间传说,无法考证,信神如神在,不信也不怪。
还有些山村小舍,没有神庙,天旱的没办法了,也要想办法祈雨。有些地方就是妇女们洗碾子,取一桶水,用笤帚蘸上水,把碾子洗得水淋淋的。这些洗碾子的人还会唱一些祈雨歌。反正是很诚心的。完了还要上香,上供。
祈雨的流行可能与西游记里白龙马的故事有些联系。那小白龙是天空管雨布的雨官。那一日他路过一处农田,正遇一老者用凿子凿开地面,往进种豆子。小白龙看见,就问老者:天气旱的冒火,地干成这样,你用凿凿开种豆,这不是白费功夫吗?老者对答曰:今日午后有三分细雨,所以我赶紧趁雨来种豆。小白龙听了老者之言,有点怪异,他想,我是天空管雨布的也不知道有三分细雨,你一个农夫怎会知道今日午后有三分细雨。于是马上回到天宫,展开雨布,就是有三分细雨。他心中发怒,马上拿过笔来,把三分细雨改成了厥风暴雨。老人还在那里点豆种地,突然天空闪电响雷,一阵倾盆大雨把老人种的田间冲毁成了一塌糊涂。老人掐指一算,是小白龙改写了雨布。这老者是太白李金星,一看小白龙年轻气盛,私改雨布,不为民间解除疾苦。就把小白龙告在玉帝殿下。小白龙一看他犯下滔天罪行,去求当朝皇上李世民保命。明日午时由魏征斩首小白龙。唐王得知此事,第二天便与魏征一天就是下棋,不让他去行刑。不料午时三刻魏征打了一个盹,睁开眼说好杀。唐王急问:为何好杀?魏征说他在阴间斩杀了私改雨布的小白龙。唐王没有保住小白龙,问心有愧。就把小白龙封为白龙马,去和唐僧去了西天取经。这就让人越来越相信下雨是龙王管得事,向龙王求雨是正道。逐渐延伸为五海龙王都是管雨的。把自然现象都成了神的操作,除雨神外,还有风神、闪电神、雷神。许多地方的戏台对面都搭建了神棚,唱雨戏时要把神请在了神棚中看戏,供奉的很周到。
农业合作化以后,祈雨也是生产队长的事了,其它社员也就不去操心了。社员们天天挣工分,天旱雨涝也不管了。只是生产队长想改善生活了,集体杀羊宰猪去庙上上供求雨,凭龙王吃几顿肉,龙王的名,队长的嘴。后来号召破除迷信,相信科学,上级也不让求神拜庙,人们也就对这种事淡化了。年文化革命开始以后,各地开展破旧立新,兴无灭资,打倒牛鬼蛇神,到处拆庙搬神像,全县的庙基本都不存在了,祈雨也没有地方了。有了人定胜天的口号,喊出了“天上没有玉皇,海里没有龙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人们也会说了,人忙天不忙,终究有一场。这种等雨思想仍然有。以后战天斗地,修大寨海绵田,修水库,筑坝修梯田,搞抗旱播种,担水点种。也就没有人倡导上庙祈雨了。
现在社会先进了,各项事业发达了,尤其是交通运输业的发达,有了高铁,有了高速。吃的用的都亦不发愁了。自己种的粮食自己都不吃了,天天是白面和大米,所以也就不怕龙王不下雨了。当我们坐上飞机到了天上,天空全是空的,那有什么玉皇龙王,只有白云蓝天。现在的航天事业,使人类真正了解了太空,科学确实解放了人们思想。各种现代化的水利设施遍布农田,有了喷灌、滴灌、井灌、等节水灌溉,用地膜保水,铺上渗水地膜,有了人工降雨。各种主干支毛渠系配套,科学管水,科学用水。相信神鬼迷信都是民间陋习了,祈雨也成为民间陋习了,不再相信了。无论是那一种方法的祈雨都心知肚明是自己哄自己了。
推荐阅读:陈久平:岚县火炕陈久平:我所亲历的岚县那桩没有结果的陈年“冤案”陈久平:岚县谷米陈久平:岚县夏播小麦陈久平:岚县栽桑养蚕陈久平:岚县黍子陈久平:岚县三不吃豌豆陈久平:岚县苹果陈久平:岚县冬小麦
陈久平:岚县柠条陈久平:岚县水稻陈久平:岚县红豆陈久平:岚县坐席与红烧肉陈久平:回忆岚县那些消逝的特色产业张永亮:岚县民歌收集张永亮:岚县小吃惹人馋岚县畅想嘴美晋西北,放不下的岚县美食回望岚县,那桩没有结果的陈年冤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