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疆域达46郡,当时的周边所谓有夷狄

白癜风哪个医院治疗得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汉高帝五年(公元前年)西汉帝国建立。当此之时,汉廷仅直辖以关中为主的十五郡,辽阔而富庶的关东地区的绝大部分则为七个异姓诸王的封地。另外,在汉帝国的周围则是所谓的“夷狄"世界。具体说来,在帝国的西北有羌人、月氏和乌孙;在北方有匈奴及以乌桓和鲜卑为主的东胡;在东北有夫余、肃慎、高句丽和朝鲜等“东夷”;在帝国的东南和南方有大小不一的许多越人部族,即所谓的“百越”。

农耕与游牧:汉帝国与其周围之“夷狄”世界

汉高帝五年(公元前年)十二月,刘邦与韩信、彭越等合攻项羽,经垓下(今安徽灵壁境)一战,汉军彻底击溃了楚军,号为“霸王”的楚军统帅项羽亦兵败自杀,自秦失其鹿后,群雄竞逐的局面至此结束。同年六月,来自社会底层的汉王刘邦,在群臣、诸侯的拥戴下登基称帝,西汉帝国就此建立。

实际上,这意味着一个由“布衣将相”所开创之新时代的开始。

汉帝国建立后,朝廷直辖河上、渭南、中地、上郡、北地、陇西、汉中、巴郡、蜀郡、云中、雁门、代郡、太原、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南阳、南郡、东郡、临淄、济北、胶东、琅毋二十四郡;而七个异姓王国则占去了关东的绝大部分,具体说来,楚王韩信辖东海、会稽、泗水、陈、薛五郡;梁王彭越辖砺郡,淮南王英布辖九江、衡山、庐江、豫章四郡;韩王信辖有颍川郡;赵王张敖辖有邯郸、巨鹿、常山三郡;燕王臧荼辖有广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辽西六郡;长沙王吴芮辖有长沙、武陵二郡。

总之,新建立的汉帝国的疆域就是以上共计46郡之地,而在汉帝国的周围则是所谓的“夷狄”世界。

汉帝国的北面主要是匈奴。匈奴主要以游牧经济为主。虽然说“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但实际上在某些地点也建有一些城堡,并有少量的农业生产。在一些匈奴墓葬中,还出土了铁马具、铁武器和铁工具,说明已开始使用铁器,同时这也说明,在匈奴的居住地很可能有手工业生产,但正如一些学者的研究所指出,其规模可能比较小。

至少到冒顿的时代,匈奴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国家政权组织。

另外,按照王明珂先生的研究,匈奴的牧区主要有以下五个地区:“一、南方的阴山及鄂尔多斯,固原、贺兰山以东;此区为农牧邻接、交错或混合地带。二、东北方的摸北草原,约在乌兰巴托以东、肯特山(汉代文献称狼居青山)之南,有鄂嫩河、克鲁伦河流经;此为浅山、大河草原的游牧地带,沿大河亦有宜农垦的地区。三、西方与北方的山岳、河湖地区,由北至南有萨彦岭、唐努山、杭爱山(燕然山)、蒙占阿尔泰山〔琢邪山)、戈壁阿尔泰山(浚稽山)等东西向山脉,色楞格河、鄂尔浑河、土拉河等河流源出群山之间;此为山麓、河湖岸草原牧区。

四、西南方,天山山脉东端的巴里坤草原(蒲类海)至内蒙古西部的额济纳旗(居延泽)、阿拉善右旗等地;此为山麓、山前草原牧区。五、东方由呼伦贝尔草原起,往南至锡林郭勒盟在汉帝国的东北,主要有东胡系的乌桓和鲜卑以及东夷系的夫余、肃慎、高句丽、沃沮、朝鲜等部族或国家。

东胡曾经是一个极为强大的部族。匈奴冒顿大破东胡王以后,东胡余众遂分为乌桓和鲜卑。乌桓山在今内蒙古的阿鲁科尔沁旗,因此,乌桓为冒顿所破后主要活动在西喇木伦河以北的乌桓山一带,也即大兴安岭的南部地区。

乌桓部落分散,邑落各有小帅,凡“有勇健能理决斗讼者,推为大人”,但还未岀现世袭的酋长。乌桓部落中也未出现明显的阶级分化,“大人以下各自畜牧营产,不相徭役”。

西汉初年,乌桓为匈奴冒顿单于所破,力量孤弱,臣服于匈奴,“岁输牛、马、羊皮,过时不具”,还要受到匈奴统治者的惩罚,“辄没其妻子。”

东胡另外的主要一支是鲜卑。汉初,亦为冒顿所破,远窜辽东塞外,与乌桓相接,未常通中国焉。”据考证鲜卑山即今天的内蒙古东部科尔沁旗西哈古勒河附近,可见,鲜卑为匈奴所破后主要活动在大兴安岭的北部和中部。

东胡以东的东北地区就是所谓的“东夷”,东夷主要包括夫余、肃慎、高句丽、沃沮、朝鲜等。

夫余人生活在东胡以东,大兴安岭以东的松花江流城,主要以农业为主。因为已有宫室、城栅和监狱、刑罚,还蓄养奴隶,盛行人殉,这也说明,至少到汉代,夫余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并且社会和经济都有相当程度的发展。肃慎也就是后来之挹娄,是一个古老的部族,主要生活在夫余以东的乌苏里江流域,也即长白山及其以东直到大海的辽阔地域上。在扶余东南鸭绿江流域的山地,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是扶余人向南发展的一支,晚至汉代已建立了初步的政权组织。燕人卫满建立的朝鲜政权,大体相当于现在的朝鲜半岛北部。

在汉帝国的西北,则主要有西羌、月氏、乌孙和西域诸国等国家与部族。

羌人是一个古老的部族。尽管羌人源自何处还不是很确定,但至少自战国以来羌人就主要分布在西海(青海)附近,南抵蜀汉以西,西北接西域诸国。

西域主要是指今天的新疆。在西汉初年,西域共有三十六国,绝大多数分布在天山以南塔里木盆地南北边缘的绿洲上。所谓南道诸国,就是指楼兰(都善)以西,塔里木盆地南缘的且末、于園、莎车等国;所谓北道诸国,就是指在盆地北缘的焉耆、尉犁、龟兹、始皇、疏勒等国。只有少数国家逐水草而居,粮食仰赖邻国供给。天山以北的准嘎尔盆地,是一个游牧区域。盆地东部的天山缺口,由车师(姑师)控制着。西部的伊犁河流域,原来是塞种人居住的地方。汉初,游牧于河西走廊敦煌、祁连一带的月氏人被匈奴人逼迫,向西迁徒到这里,赶走了塞种人。后来,河西地区的乌孙人又向西迁徒,把月氏人赶走,占领了这块土地。

大体说来,西域诸国“各有君长,兵众分弱,无所统一",每国的人口一般只有几千人到两三万人,人口最多的龟兹,才达到八万人,最少的仅有几百人,例如乌贪曾离国,“户四十一,口二百三十一,胜兵五十七人”。西汉初年,匈奴的势力伸展到西域,征服了这些国家,置“僮仆都尉,使领西域,常居焉耆、危须、尉犁间,赋税诸国”,榨取西域的财富。

除了今新疆地区的上述西域诸国外,与之相邻的中亚乃至更远的地区,还有大月氏、大宛、康居等国。大宛西南是从河西迁来的大月氏。"随畜移徙,与匈奴同俗”的大月氏被冒顿攻破后自河西走廊西迁至阿姆河流域,“西击大夏而臣之”,立王庭于妫水北,“其南则大夏,西则安息,北则康居”,依旧是一个强大的部族。

大月氏以西的安息是一个大国,在大宛以西,安息以北,今咸海以东的草原,则由游牧的康居人控制着。在汉帝国的西南、东南以及整个岭南地区则分布着所谓的“西南夷”和“百越”。这些统称为西南夷的部族主要分布在今天的四川、贵州、云南地区,大体说来,贵州西部有夜郎、且兰,云南滇池区域有滇,洱海区域有儘、昆明,四川西南部有邛都,成都西南有徒、律都,成都以北有冉駐。

另外,由于秦时曾于西南夷地区修筑五尺道,并“置吏”,所以,尽管“十馀岁,秦灭。及汉兴,皆弃此国而开蜀故徼”,但巴蜀与西南夷地区的经济关系仍较为密切,“巴蜀民或窃出商贾,取其律马、焚僮、髦牛,以此巴蜀殷富。”越人分布在华东、华南地区,号称“百越”,汉初主要分为南越和东越。南越之地本是秦朝的桂林、南海、象郡三郡之地,越、汉杂居。秦末农民起义时,秦龙川令赵佗行南海尉事占据岭南,绝道聚兵自守,自立为南越王。汉初,无诸受封为闽越王,都东冶(今福建闽侯);摇受封为东海王(又称东瓯王),都东瓯(今浙江温州)。

以匈奴为主的草原联盟与汉帝国之间的冲突

在头曼单于的时代,匈奴不仅不是南方中原的对手,事实上还要向驻牧于河西走廊的月氏纳质,甚至也被东胡所轻视。

但是,到了其子冒顿的时代,匈奴开始迅速崛起。匈奴的统治区域东起朝鲜边界,横跨蒙古高原,向西与氏羌相接,向南伸延到河套以至于今晋北、陕北一带。

冒顿把这一广大地区分为中、左、右三部,自冒顿单于开始,北方的游牧世界在匈奴的主导下建立一个草原联盟帝国,对南方的农耕世界,即中原的汉帝国形成了持续而严重的入侵。

以匈奴为主的草原联盟,不断入侵南方的汉帝国,这可能与古代游牧经济在抵御自然灾害方面比农耕经济更为脆弱,很难完全做到自给自足,以掠夺为其游牧、狩猎经济的补充有关。这在史籍中有一定程度的反映。与南方的农耕经济相比,匈奴的游牧经济在抵御自然灾害方面则更为脆弱。

不论是匈奴以掠夺为其游牧经济的补充,还是“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苟利所在,不知礼义”,的习俗,实际上都加剧了匈奴对其周边地区,尤其是对南方农耕地区的不断入侵。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591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