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始终把解决群众疾苦、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作为头等大事,他深深扎根基层、着力促脱贫办实事惠民生,驻村近两年多来,他在扶贫一线默默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中共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他就是驻赛罕塔拉苏木宝楞嘎查第一书记额尔敦巴图。
他把宝楞嘎查视为第二故乡
“这是宝楞嘎查农牧户分布图,上面有嘎查的地理地貌和每条街巷,标有各个小组的位置、人口结构,标记着该嘎查所有常住户住所的分布情况,实现‘一图在手、所有情况一目了然’。”在宝楞嘎查驻村工作队,额尔敦巴图指着挂在墙上的一张有些发旧的地图说,“我每天都要对着地图研究,嘎查里啥情况,贫困户有啥变化,今天需要干哪些工作,都在心里头装着。”他不但把贫困户标注在地图上、挂在墙上,还标在心里、记在心上,嘎查所有的贫困户家庭基本情况,享受那些扶贫政策,最近出了什么状况,可能会需要怎样的帮助等等,他都如数家珍。他一有空就入户与群众谈心谈话、了解情况,真正把牧民群众当成了自己的亲人。“额书记知道每一户常住户家庭情况,包括家里有几口人、孩子在哪里工作上学、有没有疾病困难、落实了哪些项目等等,比老住户都要清楚。”宝楞嘎查书记阿木古楞无不佩服的说到。
他还有一本笔记,专门记载着全嘎查基本情况、每一个贫困户家庭状况以及年以来全嘎查脱贫攻坚政策落实等翔实内容,嘎查干部和驻嘎查工作队员们开玩笑地称它为“第一书记的核磁机”。“刚来宝楞嘎查时,为了工作快速上手,我把贫困户基本情况都记录在笔记里,重要的内容还会划出标识,方便我掌握每一户的基本情况。很快我对贫困户的情况了然于胸,做起扶贫工作来也就轻车熟路了。”额尔敦巴图说。
笔记里,早晨查看贫困户的养殖情况,上午和工作队整理扶贫档案,下午与嘎查干部开会讨论下一步的工作……每一天的工作都排得满满当当、密密麻麻。
他把牧民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
驻村以来,额尔敦巴图舍小家、顾大家,他们家四口人平时四处生活,他在驻村、大儿子外地上大学、二儿子念中学在学校住宿,只有他爱人在家中,一年当中一家人团聚是确实难得。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他对牧民的每一件困难都会用心、用情的帮以解决。贫困户官布旺吉拉是一个身高1.8米的蒙古汉子,魁梧、雄壮是人们见到他的第一印象。但在一年多前,他还常年深受股骨头坏死疾病缠绕,对生活失去了希望。“是我们额书记上门与我谈心谈话、讲解医疗报销政策,医院和专家,这才让我去掉了心理包袱、走进手术室,最终扔掉了陪伴多年的拐杖,再次直起身板做人”官布旺吉拉感激地说。
类似这样的事不只是这一件,宝楞嘎查牧民特古斯吉日嘎拉在今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突发脑出血,要去通辽就医,遇到困难向他求助帮忙;贫困户额尔敦朝格图为他人担保,家里所有银行卡都被法院执行冻结,扶贫资金取不出来也来找他;贫困老人昆都仓布因儿女婚姻纠纷受他人威胁找他求救,村民们办理转院手续、子女就学、申请临时救助、进城办事……这一切无一不找第一书记。因为他们心目中的第一书记是“最可信可靠、可以依赖的亲人”。
他把群众脱贫致富当作头等大事
他紧紧抓住宝楞嘎查是纯牧区,传统文化底蕴丰厚这一特点,而且此地妇女个个都是蒙古刺绣能手的有利条件,年帮助注册成立了“宝楞嘎查民族手工艺产业合作社”,协调建立了“宝楞嘎查民族刺绣联合党总支”,并辐射带动赛罕塔拉苏木10个嘎查余户牧民发展民族刺绣产业,产品销售兴安盟、赤峰市、翁牛特旗、天山镇等旗内外多地,最远的销售到广州、日本等地,创收已达35万余元。尤其是年在赛罕塔拉苏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落实25万元的民生项目,扩建“宝楞嘎查民族手工艺产业合作社”,鼓励支持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劳动发家致富,改变过去“输血式”扶贫模式为如今的“造血式”扶贫模式。宝楞嘎查民族手工艺产业合作社如今以培训、展演、销售为一体,已被指定为赤峰北方民族技工学校赛罕塔拉苏木手工艺产品制作培训基地、旗妇联“阿鲁科尔沁旗妇女巧手传业基地”,旗就业局“阿鲁科尔沁旗就业培训基地”。目前,宝楞嘎查累计落实扶贫项目达余万元,大力发展肉牛、肉羊等养殖项目,全嘎查建档立卡贫困户88户、人已全部脱贫,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说一千句漂亮话,不如做好一件实在事”,这是额尔敦巴图常挂在嘴边的话,他也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一诺言。年,宝楞嘎查萨钦花小组要修建一条6.3公里的乡村水泥路,但在征占地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他多次到国土局、林草局协调关系,最终得以修成通车。巴彦花小组牧民长期受电压低、用电不稳困扰,他就协调旗供电公司,把巴彦花小组50千瓦变压器更换成千瓦变压器,解决了电压低的问题。他带领旗政协委员,到贫困户家中开展捐款;联系民营企业和爱心人士资助贫困学生,为嘎查爱心超市捐款捐物,累计折合人民币已达10余万元。
宝楞嘎查与扎鲁特旗、开鲁县等外旗县毗邻,而且居住分散,牧民们长期以来受到牛羊被盗问题的困扰,治安管理是人民群众一直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