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仁,一国兴仁”,家庭文明是社会文明高塔的“累土”,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今天的时代家庭故事系列由自治区最美家庭、赤峰市廉洁家庭代表,医院的丁冬同志,讲述年度全国最美家庭李宏英家庭的故事。
李宏英一家,是阿鲁科尔沁旗天山镇的一户普通家庭,妻子李宏英是一名基层社区的党支部书记,丈夫李祥生是一名公安干警,女儿李洋如今正上初中。
不同于过去大家长制的家庭结构,一家三口的核心家庭成为现代社会主要的家庭模式,李宏英家也不例外。夫妻二人感情很好,虽然平常工作都很忙,但只要有时间,就一起手牵手散步、一起心贴心聊天,结婚多年从未发生过激烈冲突。女儿品学兼优,乖巧懂事,是叔叔阿姨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和学校的三好学生。这个小家庭很讲究民主,父母不武断,孩子不叛逆,家里大事小事都商量着来,一家人其乐融融。作为公安干警的李祥生公务繁忙,特别是过年过节,很难按时陪在家人身边,但丈夫和父亲的角色他却从未缺失,什么时候孩子牙牙学语,什么时候夫妻患难与共,他都如数家珍。虽然今天孩子已经完全学会自主学习,夫妻二人仍然保持着每晚孩子写作业时在灯下陪同阅读的好习惯。
和大多数现代家庭一样,一家三口并不与老人同住,但这并不妨碍一家人对父母公婆的悉心照料。李宏英家的两位老人先是做一些生意,待外孙女出生后,就开始帮忙照顾孩子。丈夫的父母远在四五百里的他乡,夫妻每逢节日,都要回去看望。随着老人年龄增大,夫妻二人越来越放心不下,于是就商量着拿出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又在亲戚朋友中借了些钱,买了楼房,把公婆接到了身边。虽未同住,但这“一碗汤”的距离却让双方在保持相互独立的同时,多了一份关怀和慰藉。婆婆的身体不好,糖尿病、高血压,医院,夫妻二人就守在身边,喂药端饭。婆婆的脚趾受伤了需要手术,二人就轮流陪床照顾,从不假手他人,医院换药,都是抱着老人上下楼。每当这个时候,女儿总会跟在后面搭手帮忙,告诉奶奶:有我在,别怕!一对夫妻,带着孩子,两头儿照顾,一晃儿,就是十几年。夫妻二人总说,时代变了,条件也变了,随着国家养老事业的发展,未来养老的形式都会变的,但是血浓于水的亲情是变不了的,互相关爱的家庭内涵是变不了的。
随着时代发展,今天的家庭,边界感越来越清晰,现代家庭已经逐渐从家族中走出来,更多的走向社会。家庭的作用也从对家庭成员的保驾护航,拓展到了对社会的热忱奉献。李宏英家就是如此。年,身为社区书记的李宏英,组织成立了阿旗百合社区涓涓爱心协会志愿服务组织,专门救助贫困学生和贫困家庭。招募到的首名志愿者就是女儿李洋,第二名就是公务繁重的警察丈夫。在父母的带动下,女儿坚持每月用自己的零用钱缴纳爱心基金,还在一次救助贫困家庭活动中发动学校同学参与捐助。业余时间,一家三口经常与其他志愿者一起,看望孤寡老人、病重家庭和贫困学生,送去救助金和慰问品的同时,给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照料。爱心协会成立以来,共组织大型募捐三次,募集到善款28万多元,物资近10万元,救助贫困学生人,贫困家庭26户。组织的47次志愿活动中,全家一起参加的就有20多次。李宏英常说,我们的志愿服务其实是助人助己,别人得到帮助,自己得到洗礼,一举两得。
对这个时代来说,“公益”已经成为关键词之一,而对这一家人来说,志愿服务也会上瘾。一听到妇联组织开展“守门人”行动的消息,李宏英就坐不住了,立马着手成立了社区志愿者队伍,走家访户开始工作。送衣送物、问寒问暖,义务理发,义务护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包括李宏英一家三口在内的志愿者队伍成为了这十几名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的贴心人。有一天,李宏英接到“姑娘,我家吃不上饭了!”原来,这家只有两位老人,妻子有病在床不能做饭,丈夫这天又摔坏了腿,两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约而同地想起了李宏英。时值周末,接到求助的李宏英和丈夫、女儿迅速赶到,一家齐上阵,解决了二老的燃眉之急。老人端着饭碗的双手有些颤抖,感激的致谢也有些颤抖:“对你们来说是举手之劳,对我们来说却是雪中送炭啊!”
这样的场景时常发生,只要时间允许,一家三口总会带着笑脸同时出现在服务对象身边,小区的大爷大妈看到后总逗趣说:“又是全家总动员啊!”而李宏英回答说:“啥时候成了全社会总动员,那就好喽!”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这话放在这个三口之家,再合适不过。父母的德、父母的孝,父母的言传身教,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父母履职尽责时,孩子学会了责任担当;父母照顾老人时,孩子学会了孝顺父母;父母认真投入时,孩子学会了专心致志;父母热心公益时,孩子学会了奉献社会。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世界、国家和社会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大大小小的改变,但家庭作为人们得以依赖和寄托的港湾没有改变,由家庭衍生出来的社会责任和家国情怀没有改变。
稿源:家庭与儿童部
审核:王舒梅
签发:梅花
编辑: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