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奇如德到巴彦诺尔一路见闻三丫日记摘

原创:三丫讲故事

巴拉奇如德至巴彦诺尔一路见闻(三丫日记摘抄23)(奋斗的中年28)

年3月7日晴大风

我和司机及小业务员一起从天山出发,向天山口——巴拉奇如德苏木——巴彦诺尔苏木驶去。沿途三个乡镇,一汗二蒙,天山口是汉族区,很给面子,也就是说很快就完成了任务。

从天山口镇出来,走街串巷一路向南延伸。过了太平地村不远处,就进入了阿鲁科尔沁旗南部的草原。这里平静如面,几乎没有凸起,广漠的草原上长满了棕色的“大黄蒿”。这些蒿子大约尺八高,结满了小米粒大小的果实,沉甸甸的随风摇曳。由于拉着草库仑,上面没有牲畜践踏十分整齐。保持着去年深秋特有的成熟季节的姿态。给人一种年景好生活富足的感觉。

是啊!草原人民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不就是这茂盛的蒿草和以这蒿草为原料的牛羊吗!他们不耕种,只放牧,种草捡牛粪,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草原儿女。这些蒿草象征着草原人民的朴实无华团结协作,勇于与大自然拼搏的精神!瞧!它们不畏严寒,挺拔于草原深处。向大自然诉说着草原的千古秘密!向世人展示着不屈不挠的风姿。这些蒿草一片片连在一起,将整个草原覆盖成了金黄色或者是棕铜色,很美丽的。

在这金色的草原深处,隐隐约约看见一片片白色的斑点,像滚动的绒球那是羊群;一朵朵黄色或者黑色的小花,好像前矮后高,仿佛还会移动那是一群群肥牛壮马……

哎!那一个个身背花篓筐手执大粪叉的男男女女,不时地从头顶上向后抛过去一些黑褐色的包块,是这里的人们用来烧饭取暖的原料——牛粪。原来他们是在拾草原上的干牛粪。一筐筐堆积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个褐色的小粪丘。可能是等有车专门来这里拉走吧!那捡粪的人只管捡,头也不回一下,对我们这些远方来客好像没有看见似的,理也不理睬也不睬!

汽车在疾驰,车里的人谁也不说话。静悄悄地想着自己的心事!近处的小山(凸起)飞速的向后跑去,迎面而来的是与土地一样颜色的到了近前才能分辨出来的平顶房屋。原来这些房子是用土打的墙,土抹的房顶。而且还在四周涂上了一层厚厚的泥巴,房子不高也不很宽阔但是很是结实。在房子周围用土垒的院墙。和大地的颜色一模一样,不到近前根本无法辨认这就是一个村庄。

车继续前行,不知不觉的巴拉奇如德苏木竟然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一进村子,村北路西有一个很明显的标志性建筑物——水塔,他有十来米高,上大下小。离它不远还有一个圆柱形的盛粮食的大粮仓——那是粮库。很好记,这就是巴拉奇如德苏木。这个苏木居民全是蒙民,生活习惯也和汉人有很大的区别,所以这里的商店也没有给我面子,我们的车很快就离开了这个苏木,沿着原来的路继续向南前进。

离开了巴拉奇如德苏木,车沿着铺满碎石头的乡间道一路南行,那是去巴彦诺尔苏木。

这里的草原比前面的草原平整,草原上的草有齐腰深,金黄色的密密实实地,随风摇曳,偶尔露出低头吃草的牛羊。这使我想起了儿时学过的几句歌谣“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今天才知道诗人之所以能写出这么豪放的诗句,是因为他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和亲身体验。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露!今天我也从这样的草原上经过,却没有只言片语留下,不由得觉得自己才疏学浅,有点惭愧!

车在疾驰,茂密的草丛刚刚退到后面,沙柳又出现在我的面前。这些沙柳团团簇簇,牢牢地将沙子固定住,保护了草原的植被,预防了水土流失草原沙化。车在沙柳丛中穿梭,大约一个多小时穿出了沙柳丛,进入了光秃秃的草原上。前面出现了一个石头界碑——巴彦诺尔欢迎您。这是进入巴彦诺尔苏木管辖地了。

这片草原植被贫瘠,白沙裸露,上面的草只有寸把高!可能这片地是盐碱地吧!要不这里的草怎么还盖不上地皮呢?这正是因为如此,这里的部分土地被大风修理的“棱角”全无,成为一个个形状各异的光溜溜的小土堆。好像人工雕琢过的一般,要不是亲眼所见大风正在为他们“剃头”,快速的刮走土堆上的一层层沙土,真难以置信那些奇形怪状的小土堆竟然是大自然的杰作。

由这些小土堆我想到了沙尘暴,这里就是沙尘暴的起源。要遏制住沙尘暴,就必须从治理这些小沙丘开始。要在这里植树造林,种花种草,退耕还林!禁止乱砍乱伐肆意破坏植被的现象。还草原一片新绿!

大自然好像也通人性,你厚爱它它也无私的回报你!你薄待它它也会给你点颜色看看!同是一片蓝天下,在巴拉奇如德苏木的草原上就是水草茂密,沙柳丛生。处处风和日丽景色怡人,让人流连忘返!而在与之接壤的巴彦诺尔苏木管辖区的这片草原上竟然是光秃秃的小土堆,是沙尘暴的起源。这里细沙堆积,举步维艰!细沙漫天飞舞,昏天暗日,令人睁不开眼。这难道不令人反思吗?不要为了一己之力乱砍乱伐肆意破坏草原的生态平衡,吃子孙粮,而要为后世子孙造福!留下一片蓝天一片绿茵茵的草原……

等到巴彦诺尔苏木时,已经是中午时分了。我们谁也顾不上吃饭,而是一个商店一个商店的工作,这时正好是狂风骤起,刮得我们满脸满眼甚至满耳朵都是面沙子。为了工作谁也没有提出要躲一躲!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们的努力下,在这里开出了两个小户子。虽然小,可它是星星之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446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